這篇文章描述了五種由泰國及其鄰近地區來的魚,包括很難搞清楚的暹羅食藻魚(「Siamese Algae Eater」,Crossocheilus siamensis),這是唯一一種有效清除黑色刷狀藻(紅藻,Audouinella)的魚,其它四種是:
(1)長得跟暹羅食藻魚很相似的魚,叫「假暹羅食藻魚」(「False siamensis」)。
(2)較鮮豔的親戚---飛狐(「Flying Fox」,Epalzeorhynchus kalopterus)。
(3)另一種Crossocheilus科的魚。
(4)青苔鼠(中國食藻魚,「Chinese Algae Eater」, Gyrinocheilus aymonieri )。
初見之下,所有魚都看非常相似,即使很多有聲望的水族箱書籍雜誌也會搞混真的和假的暹羅食藻魚,結尾處有一摘要表,可以用來分辨這五種魚。
1 暹羅食藻魚
Crossocheilus siamensis (Smith, 1931)
這種有觸鬚的細長魚是唯一已知會吃紅藻的魚種。產自泰國及馬來關半島的流動水域,在1962年被引進歐洲,但直到1970年代因其食藻習性才廣受歡迎。
這種魚也被為「暹羅飛狐」(Siamese Flying Fox)或「暹羅狐」(Siamese Fox),以前的學名是Epalzeorhynchus siamensis,但詳細但稍嫌無聊的分類學細節是Crossocheilus 和 Epalzeorhynchus兩科的差別在鼻裂(rhynal lobes,nasal lobes)部分。
說明:這是一種細長,灰棕色且有清楚的黑色條紋的魚,體長約15 厘米 (6〞),約兩年可以長到這種大小,可存活十年以上。所有的鰭都透明或稍微乳白色,其上並無任何紅色或黃色的光澤。黑色條紋邊緣為鋸齒狀,由鼻端延伸到尾鰭分叉處。如受壓力或打鬥時,黑色條紋的顏色會明顯消退。魚體下半部為銀白色,黑色條紋上並無亮條紋帶。但整個上半部呈褐色且每一鱗片都有暗色邊緣,使得上半部看起來像個網。在黑色條紋下可能會看得到一些鱗片的黑色邊緣。有一對細長前伸的觸鬚,但在遊動或休息時可能會壓在頰上。在幼魚身上也容易見到體側橫黑條紋,但要直到身長達3--5cm(1-2〞)時,鱗片邊緣的形狀跟鋸齒狀的邊緣才能清楚見到。在歐洲水族店常見到的為3--5cm(1-2〞),成熟的雌魚通常稍胖一點,並不知是否有其它性別間的差異。C. siamensis(暹羅食藻魚)有一種特殊的休息姿勢,並不直接把腹部接觸缸底,而是用它的尾鰭、腹鰭跟胸鰭支撐身體。幼魚有時會停在寬葉片上休息,成魚則喜歡在底砂或濃密低矮的水草上休息。如Cryptocorynes。魚鰾不甚發達,所以除非在遊動時,否則無法停留在中層水域。
水質要求:暹羅食藻魚對水質的要求並不高,適宜溫度為24--26℃(75--797°F)。可以忍受5.5到8.0的PH值,但以6.5--7.0較佳。硬度必須低於20dH。因為來自明亮且快速流動的河流,所以水質必須清澈且含氧量高。它們會吃藻類跟其它活的或準備的食物。如果有足夠的植物性食物,它們很少去傷害水草。成熟後應該都會吃藻類,但似乎較喜歡薄片飼料。食藻魚尚未在水族箱繁殖成功,所以所有個體能是從野外捕獲的。在水族箱的供應似乎有季節性。一對成熟的食藻魚應養於至少有100公升的水量的水族箱中,水族箱應夠長且大量種植水草。
與其它魚相處:暹羅食藻魚因為並不具有侵略性,可放在任何夠大的混養缸裏頭。其較活躍的行為可能會對某些較敏感的魚,如短鯛造成壓力,甚而妨礙短鯛繁殖。另處除非缸子夠大或密種水草,否則不應與紅尾鯊「Red-tailed Sharks 」(Epalzeorhynchus bicolor)共養,因為這種魚對跟其較相近的種類,攻擊性較強。
暹羅食藻魚圖:
2 假暹羅食藻魚
(Epalzeorhynchus sp. or Garra taeniata )
這種魚跟暹羅食藻魚非常相似,它們來自相同水域,而且至少幼魚也可以群遊在一起。這些魚常被誤認為真的暹羅食藻魚,在芬蘭常可以見到在整缸的暹羅食藻魚中混有少數這類個體。甚至真到現在,因為在美國對食藻魚的需求增大,假的暹羅食藻魚常被當真的來賣。更讓人搞混的是,某些受尊敬的水族書籍(Baensch Atlas, Volume 1, english edition英文版)誤刊這種魚為真的暹羅食藻魚(Crossocheilus siamensis),這種魚也常被當作泰國飛狐(Thailand Flying Fox)來賣,對這種魚的種類辨認仍不是很確定。Markku Varjo聲稱這種魚為「Siamese Stone Lapping Fish 」(Garra taeniata Smith 1931),但其它一些見識廣博的水族箱愛好者( 包括Heiko Bleher和Fumitoshi Mori) 認為應該是某些Epalzeorhynchus科的種類。
說明:初見之下這種魚跟暹羅食藻魚很像,但如果知道怎麼看就很容易分辨。這種魚的黑色橫條紋並未達到尾鰭分叉處,而只到尾鰭的基部而已,而且條紋邊緣相對也比較平滑。當受到驚嚇時黑色條紋會消退為亮灰色。除胸鰭外,所有的鰭都略帶黃色,背鰭則有黑色斑點。背鰭基部的棘條為黑色,且背部上側有一條黑色帶,體則黑條紋上有一清楚的亮條紋,而且背部部分是均勻的灰褐色,並無鱗片的暗色邊。上半部也比暹羅食藻魚暗淡一點,有時可在嘴巴周圍發現紅色或粉紅色,但若壓迫可能會消失。跟暹羅食藻魚一樣有一對觸鬚。據稱最大體長為15cm(6〞)。無已知性徵,但紅色的多寡可能與性別有關。在東方地區這種魚被叫做「彩色飛狐」「colorful flying fox」,諷刺的是,暹羅食藻魚被叫做「像飛狐的魚」。在缸中的行為,除了成魚會互相攻擊外,大致跟暹羅食藻魚相似。
水質需求:「假暹羅食藻魚」對水質的要求比暹羅食藻魚還要高,須要非常幹淨及含氧量多的水質,適宜溫度是24--26℃(75--797°F),PH值不能低於7太多,他們吃一些藻類,但在自然環境情況下可能是在藻類中生長的小生物。水族箱中它們吃所有活的或人工食物。人工飼養殖下無繁殖紀錄。水族箱最少應有80公升大小。
與其它魚共處:可以養在任何混養缸中,成魚會互相攻擊,所以缸中不應超過一條。缸子不夠大時,可能會攻擊相似的魚種或像泥鰍一類的底棲性魚。
假暹羅食藻魚圖:
3 飛狐
「Flying Fox」, Epalzeorhynchus kalopterus (Bleeker, 1850)
飛狐是這一類中體色較鮮豔的,所以在美國比「暹羅食藻魚」或「假暹羅食藻魚」還受歡迎。產自泰國、蘇門答臘、婆羅洲等地的流動水域。在芬蘭批發商常以「新加坡食藻魚」的名稱販賣,有時也被叫做「Trunk Barb」。
說明:軀體跟鰭的形態跟上述兩種相似,細長個體的圖片常出現在水族書籍雜誌上,整體為暖棕色或均勻的金色,像暹羅食藻魚一樣,也有一黑條紋由鼻端延伸到尾鰭分叉處,但在到尾鰭盡頭時更黑更寬。橫黑條紋上頭有一窄金色帶。背鰭、臀鰭跟腹鰭有不很清楚的暗色帶跟亮白色的尖端。有兩對觸鬚,體長可達15cm(6〞),無已知性徵。
習性:與上述兩種相似,成魚領域性會攻擊同種類。
水質需求:適宜溫度24--26℃(75--797°F),PH接近7。所有活的,植物性的或替它準備的食物,飼養下無繁殖紀錄。水族箱最小應有80公升。
與其它魚相處:飛狐可養在任何混養缸中,但因其有領域性可能會追逐其它魚,一缸中不應養多於一隻飛狐。
飛狐圖:
4 Crossocheilus oblongus (Cuvier and Valenciennes, 1842)
跟暹羅食藻魚血緣很相近有魚,常可在一群暹羅食藻魚或假暹羅食藻魚中發現這種魚的個體。
說明:軀體和顏色基本上跟暹羅食藻魚或假暹羅食藻魚很像。所有鰭都是透明的,而黑色橫紋並不延伸到尾鰭。條紋邊緣平滑,而且背部顏色均勻,不像暹羅食藻魚一樣呈網狀。像飛狐一樣有兩對觸鬚。最大體長達10cm(4〞)。
習性:水質需求跟其它魚相處,可能與上面三種魚相似。
Crossocheilus oblongus圖:
5 青苔鼠(中國食藻魚)
Chinese Algae Eater, Gyrinocheilus aymonieri (Tirant, 1883)
雖然外形跟泥鰍和食苔鼠很像,這種食藻魚是Gyrinocheilidae科的一員。他的英文名稱並不下確,因為它們產自印度北部跟泰國而不是中國。所以也被稱為印度食藻魚。對這種魚在分類學上仍有很多不明確之處,而且可能大部分進口的個體是「G.Kaznakovi」而不是「G.aymonieri」。另處其它兩種種類(G.pustulosus和G.pennocki)。
說明:中國食藻魚是底棲魚,最明顯的特徵是有吸盤狀的嘴,用來刮食藻類和吸咐在物體上。在鰓蓋上部有特殊的開口,可讓水流入而無須經由嘴部。在一些吸盤鯰魚上也可發現這種特徵,體色為亮棕色,體側有暗棕色的水平條紋花樣,這些條紋可能為有鋸齒邊的條紋,或分開排列的斑點,或介於兩者之間。幼魚體色鮮豔。在背部有一些暗色斑,尾部則有一些棕色斑點,所有的鰭都是透明的或略帶棕色。最大體長可達27cm(11〞),但在水族箱中一般不會超過15cm(6〞)。雌魚較大且豐滿,雄性成魚可能會在頭上有產卵小瘤(spawning tubercles)。
習性:在缸子上的所有表面上移動刮食綠藻,老一點的個體較喜歡人工食物,而且較具攻擊性。
水質需求:中國食藻魚對水質對要並不高。PH值可從6.0到7.5,水溫可從22℃(72°F)到28℃(82°F)。因為樓息地為河流,水質必須有較高含氧量。能吃所有食物,但必須攝取足夠的藻類或植物性食物。據報告指稱若水溫低於20℃(69°F)會停止吃藻類。人工飼養下無繁殖紀錄。水族箱最少應有100公升。
與其它魚相處:幼魚可養在混養缸,但成魚會攻擊其它魚。他們大多攻擊遊速較慢,扁平身軀的魚種,所以不能跟它們養在一起。
青苔鼠圖:
青苔鼠(金)
青苔鼠(雜色)
青苔鼠(中國食藻魚)
五種食藻魚的分辨特徵:
| 暹羅食藻魚 | 假暹羅食藻魚 | 飛狐 | Crossocheilus oblongus | 青苔鼠 | 水平條紋邊緣 | 鋸齒狀 | 平滑 | 平滑 | 平滑 | 不平滑 | 延伸到尾尾部 | 是 | 否 | 是 | 否 | 無 | 上面有條紋 | (有時候) | 是 | 是 | ? | 無 | 背部區域 | 綱狀(鱗片有暗色邊緣) | 均勻的灰褐色 | 無 | 無 | 無 | 背鰭 | 透明 | 棘條基部黑色且帶略黃色 | 有黑色帶跟白色尖端 | 透明 | 透明 | 臀鰭 | 無 | 略帶黃色 | 無 | 無 | 無 | 腹鰭 | 透明 | 透明 | 透明 | 透明 | 透明 | 嘴部 | 無 | 小,無吸咐性的吸盤狀嘴(可能帶有紅色或粉紅色) | 無 | 無 | 吸咐性的吸盤嘴 | 觸鬚 | 1對 | 1對 | 2對 | 2對 | 無 |
|